秉承“風光儲氫算力一體化”的發展思路,未來五年,東旭藍天將持續優化新能源利用率,實現可持續良性發展,為推進“雙碳”目標、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貢獻更大的力量
標點財經、投資時間網研究員 楊帆
ESG概念(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)正式提出已過去了二十年,從新興概念成為熱點話題,從金融投資理念擴展到實體企業的踐行,ESG概念正演化為衡量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標尺。
作為國內環保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,A股主板上市企業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東旭藍天)始終以“致力于綠色能源、綠色環境的協同發展,共建人類美好家園”為使命,積極踐行綠色發展、科技創新、安全管理、履行社會責任等工作。將ESG融入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的東旭藍天,目前已連續三年發布ESG報告,持續探索ESG與新能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緊密融合的新范式。
立足稟賦,堅定推進雙碳目標實現
東旭藍天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立足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,錨定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,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。秉持“風光協同、環農共進”開發思路,東旭藍天擁有風電、光伏、儲能電站投資開發、工程設計、施工建設、智能運維、技術研發等完整體系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,打造了綜合一體化的核心競爭力,2017年至今已連續七年上榜“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”。
目前,東旭藍天自持各類型電站57座,并網容量約1GW,外接光伏、風電、儲能等運維項目體量約2GW,每年生產清潔能源超過11億kW·h,可實現碳減排超過100 萬噸。
今年以來,東旭藍天確立了未來五年“風光儲氫算力一體化”的發展思路,將持續優化新能源利用率、保證項目盈利能力,實現可持續良性發展,為推進“雙碳”目標、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貢獻更大的力量。
共建共享,切實履行民營上市公司責任
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各地政策的支持以及合作伙伴的密切協作。
以革命老區金寨為例,借助該地創新發展“光伏+農業”產業的契機,東旭藍天投資建設了可“板上發電、板下種茶”的光伏電站項目,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存。2016年,東旭藍天創辦安徽東旭康圖,如今已率先進入光伏組件“N時代”,產品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;2017 年成立全資子公司東旭大別山,積極引導當地的油茶產業,經濟效益日益凸顯。
扎根金寨,回饋社會。東旭藍天兩個子公司已成長為當地的龍頭企業,累計為當地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,也帶動周邊數十家配套企業并肩成長,持續推動金寨經濟和產業發展。同時,公司積極開展公益活動,不僅支付助農工資達數百萬元,還在賑災救援、環境保護、公益助學、鄉村振興等領域,以藍天之力帶動更多社會力量,凝聚公益勢能,踐行社會責任。
東旭藍天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目前東旭藍天產業已覆蓋全國近百個縣級區域,隨著新戰略的深化,公司將始終牢記上市民營企業責任擔當,與相關區域發展共謀、項目共建、合作共贏,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。”
合創群英,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
東旭藍天始終相信,員工是公司發展的基石,要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,首先要設立遠大且可實現的目標,圍繞目標設定戰略方向,調整組織,并合理運用考核方式和激勵措施去激活組織和個人。
一直以來,東旭藍天嚴格遵守相關國家法律法規,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,不斷完善《東旭藍天員工手冊》《人力資源管理制度》等制度,制定《薪酬與福利管理辦法》等方法,確保管理規范化、制度化。堅持同工同酬,貫徹“因事定崗,因崗定薪”原則,持續優化薪酬福利體系,提升員工滿意度與歸屬感。
同時,東旭藍天重視民主管理,開展“總裁面對面”交流會,增進員工對企業戰略、文化的理解,共謀發展之路。在員工健康安全方面,東旭藍天建立雙重預防機制,加強職業健康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訓,營造安全工作環境。此外,該公司還定期組織各項文體及培訓活動,激發員工工作熱情,增強團隊凝聚力及戰斗力,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東旭藍天相關負責人表示,ESG 與社會價值工作的開展是企業全面貫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,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。東旭藍天還將進一步探索 ESG 領域新路徑,將綠色環保、公益事業融入企業發展,踐行社會責任,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建美好生活。
本文章轉載自投資時間網